曹德旺在一次采访中说:我在中国挣一千万元,要交税680万元,拿到手320万元。在美国要是交给国家400万以后,便会有600万的利润。曹德旺很精明,当时美国自己的企业都不在本国设厂了,可是曹德旺却看出了这其中有利可图。事情的起因是曹德旺要去美国办工厂,在社会引发议论,很多人认为这是曹德旺要跑了的信号,一时间谣言四起,各种阴谋论都出来了。曹德旺知道大家的议论后哭笑不得,他说哪有那么邪乎,他去美国办工厂,原因就是两个字——赚钱。曹德旺给大家算了一笔账。美国是除了国内以外,福耀最大的客户。福耀和美国是怎么做生意的呢?首先是福耀的工厂把玻璃制作好,包装好,然后运到美国去。美国和中国毕竟相隔万里,就算太平洋没加盖,咱们也游不过去,还得老老实实搞运输。玻璃是易碎品,包装有严格要求,这比花费就不小,再加上运输费用,海关的费用,刨去这些,利润大大的降低。
对于曹德旺而言,往美国跑一趟运输,本来能赚回一头牛肉,但是实际上却只赚回来一半,搁谁都得心疼啊!如果去美国办工厂,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就能全部免除了。另外美国政府还会给补贴和优惠,燃料水电费也比国内更便宜,税收也比国内少。曹德旺多精明,心里的账算得清清楚楚的,去美国办工厂我们一点不吃亏,那还等啥?曹德旺的美国大工厂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市,这里原本有通用集团的一间大工厂,可惜已经倒闭了,所以造成大量工人失业。当地政府为了解决当地人口的就业问题也是绞尽脑汁。当曹德旺表达意愿,要来美国办工厂的时候,他们大喜过望。不仅仅是政府,当地的美国人也是欢欣雀跃,感谢曹德旺这位中国老总给了他们一个工作赚钱的机会。一个美国工人说自从失业之后,她只能借住在亲戚的地下室里,憋屈不说,一整天都看不到阳光,如果有了工作,她就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了。工厂开工的时候,曹德旺过来视察,那些美国工人十分热情地邀请曹德旺,过节的时候去他家开party,吃火鸡。美国工人找到了工作,曹德旺也有了赚更多钱的希望,你好我好大家好,所以当时曹德旺和美国工人的关系还不错。可惜时间一长,矛盾就暴露出来了。曹德旺和美国工人的矛盾是必然要发生的,因为他们一个是老总,一个是工人,天然的阶级对立。曹德旺并不软弱,不管是面对美国还是面对美国人,他都坚持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原则,底线绝对不动摇。在办工厂之前,曹德旺就对当地政府三令五申,“工会绝对不能进驻福耀,否则我们就关门不做了。”如果对方不答应,曹德旺根本不会过来办工厂。然而等到大工厂办起来,美国工人还是闹着要办公会。曹德旺绝对不会惯着他们,他几乎是软硬兼施,终于将工会挡在了福耀门外。有人觉得曹德旺对工会的态度太过强硬了,可是如果工会真的入驻福耀,带来的麻烦将会更大。美国的工会口号喊得响亮,什么为了工人们的福利,其实一切都是生意,为了一点小利益找茬儿,闹事,搞得工厂无法进行生产,这生意简直没法做了。在曹德旺的自传《心如菩提》中,他详细地提到了这件事,在书中,他说,“我是一个俗人,既爱贪杯也会生气骂人,但是我一直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,在外面我代表的就是中国人,我们绝对不能被人欺负。”责任心一直是曹德旺具备的品质不仅仅对于国家,对于中国同胞也是如此。他说,此身长许报家国,回首满园是菩提!能力越大,社会责任感越多!曹德旺一直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家,他要尽责,要尽公民之责!自1983年起,至2020年,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达110亿之多,河南洪灾发生,他毫不犹豫地捐款1亿元,这份慈善之心,这份大格局很多人都难以企及。曹德旺是中国的玻璃大王,身价上亿,可是他却能脚踏实地,落在实处,保持一份爱心和善心,这是非常不容易的。《心若菩提》这本书记录了曹德旺这一生的创业故事和智慧,让你看到那些善举背后不为人知的创业之旅,以及曹德旺对人生感悟以及经历的点点滴滴。曹德旺的一生都足以载入现代商海史册,他的亲笔自传《心若菩提》也必将成为现代人经商的必读书籍。而且曹德旺写书不是为了赚钱,他承诺把书的收入都捐献出来,他的真实想法是,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,让别人获得宝贵的经验。曹德旺家境并不富裕,从小也没怎么上过学,但是她的智慧和眼光却是非常独特的,从小就吃了很多苦,走过很多弯路,经历过太多的艰难时光,才创立了中国品牌,让福耀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屹立不倒。《心若菩提》中没有鸡汤,全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。读完让你对企业经营之道、人生哲理、社会责任、个人义务等都有更多的启发和感悟。